EN

资讯中心

NEWS

工业4.0时代 中国信息产业机遇最大
阅读量:5438 2015-03-24

    来源:网络

导读: “工业4.0”倡导的产品定制化和多元化,将产生海量的需求,在制造、物流、客户服务等各个方面都将带来巨大发展机遇,比如可定制化的机器设备、完善的软件系统和广泛的终端用户。而在世界范围内看,工业4.0最大的受益者可能是中国的信息产业。

 

   OFweek工控网讯:日前,全球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ICT国际顶级展会——CeBIT(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顺利召开。中德两国建立创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以唯一伙伴国的身份参加本次博览会。曙光、TCL、华为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科技企业的代表,与德国施耐德、SAP实验室、威图(Rittal)三家顶尖企业,在论坛环节围绕软件定义世界主题,来了一场头脑风暴。

  其中最有意思的环节,是曙光总裁历军关于工业4.0”的探讨。他认为,工业4.0时代,中国的信息产业机遇最大,而随着中国工业向智能化、定制化转型,最具潜力、规模最大的新型ICT市场也会出现在中国。

  不过,前途美好,道路曲折。需要正视的是,仍然处于3.0时代的中国工业,要想追赶4.0时代的德国,困难不小,人才、技术,乃至管理方面都需要来一次全方位的变革。

  而在这一浪追赶德国4.0的热潮中,我们需要更多的以曙光、华为、联想为代表的自主国产化IT企业涌现出来,加强技术研发和国际合作,促进中国产业的更新迭代。

  中国将成工业4.0最大受益者

  两年前的CeBIT上,德国政府正式推出了工业4.0”战略。这是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由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德国提出工业4.0的目的,无疑是为了提升国家竞争力,在以物联网等新技术为主导的革命浪潮中占得先机。其具体项目分为三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二是智能生产,三是智能物流。

  曙光总裁历军认为,工业4.0将实现一种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全新制造方式,通过传感网紧密连接现实世界,将网络空间的高级计算能力有效运用于现实世界中,从而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与设计、开发、生产有关的所有数据将通过传感器采集并进行分析,形成可自律操作的智能生产系统。

  在历军看来,工业4.0”倡导的产品定制化和多元化,将产生海量的需求,在制造、物流、客户服务等各个方面都将带来巨大发展机遇,比如可定制化的机器设备、完善的软件系统和广泛的终端用户。

  而在世界范围内看,工业4.0最大的受益者可能是中国的信息产业。

  众所周知,中国改革开放数十年来,工业制造水平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全世界随处可见中国制造。但是在新的宏观经济发展背景下,工业需要进一步与信息化技术紧密结合。因此工业4.0战略既是国与国的战略合作,也是中国工业向智能化、定制化转型的必然阶段。

  中国经济向第三产业转型,需要工业4.0战略的助推;而工业4.0的发展,则需要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进步与应用。基于这个需求,历军认为,中国必将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型ICT市场之一。

  自主IT企业需要怎么做

  在中国,制造业正经历着从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转型。德国工业4.0的概念提出之前,中国的不少企业就已经围绕智慧化生产,智慧工厂这些经营理念开展业务经营和产品定位了。

像曙光、华为、联想这些高精尖技术企业,在智能工业方面都有不少尝试。以曙光为例,这家研发过世界领先的高性能计算机星云的企业,在IT硬件与解决方案领域耕耘已久。而在中国工业从3.04.0过渡阶段,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存储、云计算、大数据等业务都是重头戏。

  在向众多中国工业企业提供服务的时候,历军深切地感到了中国工业企业对利用两化融合能力提升生产效能的迫切需求。例如,如何利用高性能计算助力航空、船舶等重工业方面的设计研发,利用基于云技术的工业制造流程优化、生产效能提升,以及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物流资源配置与精细化服务能力。

  历军介绍,曙光目前已将云计算、大数据对于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的服务体系构建纳入到公司核心战略层面进行投入。本月底,曙光将发布企业战略,其核心就是充分发挥曙光传统IT硬件研发、生产、制造的绝对领先优势,同时大力将公司核心资源向云计算、大数据倾斜,形成以+大数据的全新整体服务体系助力中国进入数据时代。

  对以曙光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来说,拥抱工业4.0不仅仅是它们的责任,也是一次绝佳的契机。如何完美统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诉求,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德不是对手,合作很有必要

  在追赶德国工业4.0的路上,中国与德国并不是对手,而是拥有巨大合作空间的盟友。

  20141010日,中国的李克强总理和德国的默克尔总理在柏林共同主持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下,《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已面向全球发布,德国政府已经看到了中国的商业机会和中国政府的合作态度,因此,两国未来在各领域都拥有极为广阔的合作空间。

  作为战略伙伴,中德应该进一步深化两国在工业及信息化,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合作。在很多领域,中国的技术水平并不落后。比如,进几年来,中国的高铁已经充分展现了中国在工业制造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成本控制、技术研发能力。同样,在信息技术等领域中国也已具备了全球领先的实力,特别是在超级计算机领域。例如,曙光6000超级计算机就曾是全球运算速度第二的计算机系统,中国的天河2号也多次获得全球第一的好成绩。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贯彻落实,高铁借助一路一带沿线的国家、周边友好国家合作模式成功走向国际舞台搭建中国国家新形象。而高科技企业也可以同样借助与德国的战略合作契机,加强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深入合作,构建科技强国的世界认知。

  在信息领域中国与德国的合作拥有良好的政策基础,德国工业4.0战略与中国提出的两化深度融合有很多相通之处。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正好可将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与工业化历史进程紧密结合起来,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主线,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

  同时,中德在信息技术特别是超级计算技术方面存在明显的互补性,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德国拥有世界最高水平的工业基础,在超级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结构创新、系统精密制造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随着超级计算机市场需求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有必要加强与德国先进企业的合作,集成德国的先进技术创造出更加先进和完善的超级计算技术体系和产品,提升欧洲和中国的产品技术在全球的竞争力。

  历军表示,在此大背景下,作为亚洲最大的超级计算机制造商(占有中国35%以上的市场份额),曙光有意愿和德国的研究机构更紧密的合作,建立面向欧洲超级计算机市场的技术研发和服务支持基地。

曙光将在2015年正式进军国际市场,将依托我们20多年来在超级计算机领域的研发、销售经验,将最好的产品、服务和应用体验带给海外用户,我们也愿意与德国的企业和代理商积极合作,共同开拓全球市场。历军说,现在的中国比任何时期都要好。